市場經濟是以消費者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因為互聯網導致消費模式的改變,又從而重塑各個行業的產品類型和營銷模式。看似巋然不動的醫療行業也難以避免。
互聯網改變了消費者
醫院被譽為互聯網攻克的最后一塊堡壘。 經過多年的醞釀和嘗試,從2015年開始,“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療”、“醫療互聯網”、“遠程醫療”等名詞開始大放異彩,成為“熱詞”。這種熱,不但波及到互聯網和醫療行業,同時,也正在快速改變民眾的就醫習慣。
業界通常認為,消費者的就醫習慣多年養成,很難一朝更改——這也是醫改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推進的巨大阻礙之一。可一旦消費者遇到“互聯網+醫療”,消費者卻做出了讓人難以防備的快速適應性。
據調查,超過80%的消費者通過互聯網來獲得健康資訊或用其來指導自己的生活方式,有70%以上的消費者身體不舒服時,第一時間不是去附近醫院就診,而是會到網上搜索和自己匹配的癥狀,并嘗試用藥。
這說明什么?
在醫療資源緊缺,同時又嚴重分布不合理的現實條件下,“看病難,看病貴”沒有讓醫院實現根本轉變,卻根本改變了消費者的就醫習慣——即使這種習慣也帶來了血淋淋的教訓——但這種就醫趨勢卻不可能會被遏制,只會進一步放大。 互聯網技術和思維,讓消費者之間的口碑傳播極有效率,更為直接和立體,這是其一。互聯網語言的平實性特征,會越過醫療技術門檻,讓平常難以破解的醫生專業語言風格轉化為“大白話”,更能抓獲人心,這是其二。互聯網跨時空特征,讓一些平常需要花費人情和金錢,同時付出時間和交通成本才能一見的大醫院醫生和你對等交流,迅速建立“網紅名醫”等個人醫生品牌,更能讓消費者感到放心和貼心,這是其三。所以,消費者就醫模式的改變事實上已經在沖擊當前醫院的固有模式,即使這種沖擊目前還不足以動搖醫院本身的管理模式,但已經讓很多醫院感受到了沖擊和潛在的危機。
那么,面對消費模式的改變,醫院有兩個選擇:
醫院信息化的愛與哀愁
如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現代化醫院,外觀造型十分前衛,設施內部布滿各種終端。消費者可以通過門診大廳里的終端或者通過遠程社交軟件掛號、交費、選專家,有些醫院甚至出現年400萬人門診量零排隊的現象。毋庸置疑,醫院借助互聯網手段,給消費者提供了比往常難以想象的便利,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的窘況。
但也無可諱言,醫院仍然是那個醫院,幾乎所有業務流程并沒有得到根本上的改變。無數消費者面對終端或者遠程掛號,仍然是迷茫,發自內心的迷茫,他仍然不清楚自己身體內的癥狀該去掛什么號,生化、微生物和其他病理檢驗仍然需要消費者邊跑邊問。加上越來越多的恐龍級的醫院拔地而起——其恐怖級別足以讓醫院本身的員工也會經常迷失于其中——因為互聯網技術施行所帶來的服務便利幾乎被龐大的醫院規模給抹殺了。
在消費者迷茫的同時,還有一群人也在迷茫著,那就是公立醫院管理層。
很多醫院管理者面對互聯網的沖擊,一方面積極地引用互聯網技術和手段,對醫院的硬件和財務終端接口進行不遺余力地改造,另一方面卻在回避互聯網的觀念和思維,固守著“以醫院為核心,絕不容許沖擊醫院固有管理體制”的思想核心。因為,他們很難預料,一旦借用互聯網觀念和思維來改造醫院固有管理格局時,會出現什么不可收拾的局面。而且,公立醫院的管理改革何其艱難,又豈是一個院長能說了算的事。
有些院長是可以說了算的,比如民營醫院。
互聯網是民營醫院管理的利器
重視和研究消費者網絡行為模式和消費心理,以其來進行精準營銷,在其他行業可以說是已經司空見慣。但在醫院這樣做會很艱難,這種艱難越來越成為一種借口,一種嘴上說“以患者為核心”,實質上回避患者需求的借口。 當然,培養一個醫生和建立一套就診體系,和一般日用消費行業推出一種消費品有很大不同,但并沒有本質上的差異。公立醫院的艱難轉型不至于成為民營醫院的借口。 因為,民營醫院的優勢就在于和公立醫院的“差異化競爭”。
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方便和扁平,沒有那么多環節。比如一個消費者通過掛號來到醫院,他會經歷三種不確定。第一是如何確定地表述癥狀,第二是如何確定地掛對科室,第三是如何確定地找到醫生。這在很多醫院管理者觀念中,這應該是人人具備的基本常識,但卻沒有想到這種“基本常識”起碼有8成以上的人不具備,只有那些久病成醫的患者才能駕輕就熟——可有幾個是主觀上愿意如此“駕輕就熟”的?況且,現在很多分診臺的護士本身只是起個向導作用,并不能也不具有資格去問診患者的癥狀。
如果一個患者能通過網絡預約或掛號,只需要挑選醫院,而不需要自己去甄別科室,到醫院后由全科醫生進行首診,由全科醫生甄別你的癥狀和推薦專科醫生,經過治療后又回到全科醫生這里,進行后續的康復治療。等患者回到家中,全科醫生通過互聯網進行遠程跟蹤,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基于事實病情的診斷和康復建議。這就形成了事實上的醫院內部分級診療,而且把醫療服務擴展到大健康領域,不但拉長了服務鏈條,而且提高了患者的依賴度和忠誠度。
這就是互聯網思維重塑醫院管理的一種體現——以患者為核心,以網絡為手段,實現健康服務的最大化。當然,這只是互聯網重塑醫院的一種表現,其基本核心就是通過網絡技術來最大限度地減少病人的麻煩和不確定性。
醫伯伯堅信在醫療市場的競爭中,公立醫院當然有巨大優勢,可民營醫院的法寶也有很多,機會也有很多。互聯網的特性就是不斷會營造出更多的機會出來。民營醫院通過互聯網思維和手段來改造重塑醫院管理,也會給自身帶來跨越常規的機遇,這本身也是民營醫院和患者的雙贏。
??如果您喜歡本文
請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如果您想關注我
?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進行關注
?或查找公眾號: 醫伯伯

www.yibobo120.com|公眾微信:醫伯伯| 新浪微博:醫伯伯|中文域名:醫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