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伯伯-以家庭醫生和分級診療“激活”基層醫療![]() 原標題:專家:以家庭醫生和分級診療“激活”基層醫療 央廣網北京8月1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新醫改的突破口在哪里?怎么去激活基層醫療,既能讓老百姓享受到更便利的醫療服務,又能緩解大醫院的人滿為患?作為國家首批綜合醫改試點省份的江蘇省,醫改一年半以來為探索這些問題提供了寶貴經驗。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江蘇省綜合醫改試點經驗。 江蘇醫改的“成績單”顯示:醫改已從試點探索、單向突破轉向系統配套、全面推進,綜合改革探索總體進展順利,形成了一批典型經驗和做法。數據表明,改革落地一年半來,江蘇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明顯下降,城市公立醫院醫療收入上升、藥占比下降。 在這份成績單中,推進家庭醫生簽約覆蓋和建立科學合理的分級診療制度是最大的亮點。所謂分級診療,簡單地說,就是要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理想就醫格局。但是“基層醫院留不住病人、留不住病人越辦越弱”的惡性循環曾經是分級診療制度建立的一道坎,改革必須將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和醫療衛生資源下沉。 為此,江蘇一些地方出臺了多項“強基層”措施,加大醫改投入,強化激勵機制建設。目前,江蘇基層診療人次已占診療總數的60%,86%的新農合住院病人在縣域內治療、最高的縣達97%。各項政策和投入全方位向基層傾斜,將財政資金集中投向基層。江蘇省醫改辦主任表示,基層能力不強仍是一大短板,下一步將更大力度地補短板。 激活基層醫療資源,推進家庭醫生簽約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在這方面,江蘇省也提供了可供推廣的“樣本”,全省推行簽約服務個性化。在農村,以村衛生室為簽約服務主體、鄉村醫生為簽約服務第一責任人,推出針對群眾個性化需求的服務包,簽約居民除免費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外,基本醫療和個性化延伸服務在扣除新農合基本補償后可享受收費打包優惠。在城市,成立由全科醫生、社區護士、公衛醫師等聯合組成的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變“坐堂醫生”為“健康管家”,建立起持續穩定的“一對一”服務契約關系,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據了解,目前江蘇省全省所有的政府辦鄉鎮衛生院實施健康管理團隊服務,80%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家庭醫生服務,截至目前,全省城鄉簽約服務覆蓋542萬戶、1466萬人,個性化簽約率達15.1%。 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石磊:第一,分層診療就是為了避免過度治療,避免三級甲等醫院、高等級的醫院人滿為患、一醫難求,以及醫患矛盾增加的局面發生,把一部分在基本病階段的患者放在基層醫院里面。 第二,如果基層醫院也難以及時、充分的提供有保障的治療條件,那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實行家庭醫生制度,其實家庭醫生制度在西方已經非常普遍了,它有一個好處就是你可以有一個固定的醫生長期與你保持聯系,你會感到很放心。此外,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一個或一組醫生或者護士會一直跟蹤你全部的醫療信息,從而保持這個病人資料信息的完整性,有助于醫護人員在不同時期采取不同的診斷措施,這樣既緩解了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矛盾,又可以減少醫患糾紛。 中國是人口大國,過多的依靠少數三級甲等醫院來面對大規模的重癥難病、慢病一直是我們的一個難題,為了緩解這個難題,國家近幾年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來,執行的效果還不夠好。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到底是補需方還是補供方,這個問題一直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江蘇找到了一個辦法,精準的把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真正用到能夠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行為主體---市場中去。 第二,針對江蘇采取的措施,地方已經采取了一些配套性的做法,因為在江蘇省境內,城鄉的醫療衛生供給條件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同的城市供給差別也很大,如何實現基本醫療的均等化配置?在各地區的試點過程中,同樣一科的高等級的醫生在不同地區多點行醫,這樣可以緩解城市間供求不均衡的矛盾。 醫伯伯?-醫伯伯集團-浙江醫伯伯-嘉興醫伯伯-北京醫伯伯-深圳醫伯伯-上海醫伯伯-天津醫伯伯-河北醫伯伯-廣東醫伯伯-成都醫伯伯-醫伯伯品牌管理-醫伯伯醫院管理公司-醫伯伯醫療互聯網-醫伯伯互聯網醫療-醫伯伯公司-www.yibobo120.com醫伯伯集團官網-醫伯伯在線-醫伯伯業務覆蓋-醫伯伯模式-醫伯伯創業創新-醫伯伯融資 上一篇: 醫伯伯集團-醫療需要互聯網+是勢在必行?
|